針對學前教育的教學體系,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 (Friedrich Froebel) 指出教育者有四大角色:
觀察、支持和擴展兒童遊戲和學習的需要 。
反思所觀察到的,以加深大人理解孩子的生活和學習。
與家長、家庭和社區密切合作
致力於反思性實踐和進一步持續的專業發展學習(包括在學習社區內持續的專業發展)。
框架與實踐
活動例子參考:透過戶外活動和遊戲探索大自然
課程設計
運用校園資源規劃特定區域,包括自由活動和成人指導共享空間(如教室的一部分/ 校內花園)。
教學模式
1. 孩子主導的自由活動時間:
觀察周圍的環境
加入戶外園藝的元素:有自己所種的植物/農產,透過挖掘、播種、照料並收穫等步驟看到植物的生長,以及與他們自己的生活之間的聯繫,例如對食物、水、住所和照料的共同需求
與同儕交流和玩耍
2. 大人引導的小組活動:
活動例子:利用來自於大自然的物件建立一個他們所理解的微型生態空間
導師/教育者帶領小組活動及參與反思性問題的討論
結果
為鼓勵創造性思維及兒童自主性的學習,了解自身和生物之間的相互聯繫。
福祿貝爾的核心概念重點
每個孩子有個人獨特的創造力,同時個體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也會使個人從社區中獲得歸屬和聯繫感。
成人指導有助孩子反思,提高自我意識及內在推動力 (intrinsic motivation):作為一個敏感的嚮導,幫助孩子們獲得並以有價值的方式使用他們的學習自由。
參考資料
Parker, R., Thomsen, B. S., & Berry, A. (2022). Learning through play at school – A framework for policy and Practice. Frontiers in Education, 7. https://doi.org/10.3389/feduc.2022.751801
Tovey, H. (2017, August). Froebel'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today . Retrieved July 26, 2022, from https://www.froebel.org.uk/uploads/documents/FT-Froebels-principles-and-practice-today.pdf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