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是一種內在的體會和經歷,行為只是一種對環境的回應。
由於社會文化或成長經歷對某些情緒賦予判斷和拒絕,因此當我們出現某些不想經歷的情緒時,或許會不自覺地衍生別的情緒來掩蓋這些原本的情緒。
接觸情緒,是一個讓我們坦誠地認識自己的渠道,令我們更清楚明白自己的需要。
通常每一種情緒都附有一個信息,讓我們更明白自己的需要。勇敢去經驗情緒及承認自己的需要,是真誠地認識自己的過程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不時會遇到不合乎自己期望的事情,伴隨而來的可能是焦慮的情緒,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事。
面對焦慮不安的情緒,或許我們可以先問自己:「我擔心.......,是因為......」。讓自己體驗焦慮及明白焦慮的由來,可能會讓我們有更多空間選擇不同的回應方式。
top of page
搜尋
最新文章
查看全部影響一:家庭關係 疫情期間,人們花費更多時間留在家中,因此家庭關係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響 在工作日獨處的青少年更容易表現出抑鬱和焦慮 經常受到家庭的鼓勵和支持能減少青年的精神困擾 相比於本身就不喜歡外出的青少年,因為不想感染而在家隔離的青年展現出更多焦慮症狀,而...
近日多名分別就讀中、小學的學生輕生,引起不少人關注。然而比一時的關注更重要的,是能防患於未然的措施。的確,在學校内精神健康的推廣已越加普遍,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,然而怎樣做才會更有成效? 有文獻指出,不少學校推行精神健康計劃 (wellbeing programs)...
bottom of page
Comments